
打破聲音屏障
使用風洞研究超音速飛行
戰斗機、太空火箭和流星有什麼共同點?它們都比聲音的速度快!但科學家如何研究超音速下發生的情況?他們模擬實驗中高速飛行的極端條件。Busch Group 的真空技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當火箭進入太空時,它會因為加速度很快而達到超音速。這種加速度對太空船施加了巨大的力量。因此,組成火箭的每個組件和材料都必須事先經過測試,以確保它可以承受這些力量。這些測試不僅能確保太空人能夠安全地遨遊太空,還能讓未來的航太更有效率且更環保。但如何在地面上模擬這些條件?答案就是高速風洞。它利用壓力和真空的相互作用,模擬太空中的極端飛行條件。風洞的一端有一個或多個大型蓄能器管,空氣在其中被壓縮。另一端是真空桶,由真空泵浦抽真空。實驗本身在介於兩端之間的量測段中進行。
將超音速帶到地球上
在量測段內,研究人員放置飛機模型、感測器或材料樣品,以觀察它們如何與超音波流相互作用。他們收集的資料有助於工程師改進設計,提高未來飛機和太空船的安全、效率和永續性。要進行測試,需打開通向蓄能器管的閥門,產生稀釋波,該稀釋波流入蓄能器管並加速蓄能器空氣流向噴嘴。由於蓄能器管和真空桶之間的壓差,以及特殊形狀的超音波噴嘴,在量測段中產生超音波流。這種氣流可達到音速的七倍,超過 8,600 km/h 或比一級方程式賽車快二十倍!
超音波流背後的秘密:真空
Busch Group 的真空泵浦是加速的關鍵,也是減緩高流速的關鍵。這些真空泵浦在位於量測站末端的真空桶中產生必要的真空條件,以有效地產生必要的壓差。如果沒有真空泵浦,則需要更多的技術努力才能達到所需的壓力比。測試期間,來自蓄能器的空氣會被收集到真空桶中,然後以正常環境氣體的形式被排出。
將超音速帶到地球上
在量測段內,研究人員放置飛機模型、感測器或材料樣品,以觀察它們如何與超音波流相互作用。他們收集的資料有助於工程師改進設計,提高未來飛機和太空船的安全、效率和永續性。要進行測試,需打開通向蓄能器管的閥門,產生稀釋波,該稀釋波流入蓄能器管並加速蓄能器空氣流向噴嘴。由於蓄能器管和真空桶之間的壓差,以及特殊形狀的超音波噴嘴,在量測段中產生超音波流。這種氣流可達到音速的七倍,超過 8,600 km/h 或比一級方程式賽車快二十倍!
超音波流背後的秘密:真空
Busch Group 的真空泵浦是加速的關鍵,也是減緩高流速的關鍵。這些真空泵浦在位於量測站末端的真空桶中產生必要的真空條件,以有效地產生必要的壓差。如果沒有真空泵浦,則需要更多的技術努力才能達到所需的壓力比。測試期間,來自蓄能器的空氣會被收集到真空桶中,然後以正常環境氣體的形式被排出。
暸解更多 - 為什麼太空船在重新進入地球大氣時會發熱
太空船從低地球軌道重新進入大氣時,它以大約 28,160 km/h 的速度移動,約為音速的 25 倍。同時,它面臨的溫度高於熔融熔岩,有時超過 1,600 °C。這是由於一個稱為壓縮加熱的製程。
在這樣高的速度下,太空船正前方的空氣分子來不及繞過它流動,因為空氣分子只能以音速 (1,235 km/h) 移動。相反地,空氣分子快速壓縮成衝擊波,形成高溫和高壓區域,加熱太空船表面。因此,火箭和太空艙配有設計用於安全吸收和發散這些能量的隔熱層。沒有這些隔熱層,就無法重新進入大氣,因為構成火箭的金屬會熔化。瞭解這些效應對於設計下一代太空載具至關重要。用於測試超音速飛機的同一風洞也可幫助科學家模擬重新進入的條件,確保未來太空船可以安全返回地球。
太空船從低地球軌道重新進入大氣時,它以大約 28,160 km/h 的速度移動,約為音速的 25 倍。同時,它面臨的溫度高於熔融熔岩,有時超過 1,600 °C。這是由於一個稱為壓縮加熱的製程。
在這樣高的速度下,太空船正前方的空氣分子來不及繞過它流動,因為空氣分子只能以音速 (1,235 km/h) 移動。相反地,空氣分子快速壓縮成衝擊波,形成高溫和高壓區域,加熱太空船表面。因此,火箭和太空艙配有設計用於安全吸收和發散這些能量的隔熱層。沒有這些隔熱層,就無法重新進入大氣,因為構成火箭的金屬會熔化。瞭解這些效應對於設計下一代太空載具至關重要。用於測試超音速飛機的同一風洞也可幫助科學家模擬重新進入的條件,確保未來太空船可以安全返回地球。